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代码:650104 )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 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
文化艺术大类(65) |
艺术设计类 (6501) |
数字内容服务(I657) 影视节目制作(R8730)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2-09-06-07) |
数字媒体设计制作、新媒体内容制作与运营的专业人员 |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技并修为途径,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可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和新媒体运营等相关行业工作,拥有较高艺术素养、审美、创意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素质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适应性宽、社会适应性强;
4. 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知识
1.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
2.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根据不同的平台需求,设计与制作出各类数字媒体艺术作品;
3. 熟悉数字媒体的运营方法,对数字媒体内容创作和推广有较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用户心理;
4. 掌握不同平台相应的制作规范、标准和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
1. 具有较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运用能力;
2. 具有较好的数字媒体作品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
3. 具有较好的新媒体产品写作和运营的基本能力。
五、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群共享课程(任选) |
|
区校一体化 课程 (必修) |
三维数字创意建模、三维数字创意动画、交互设计与制作、三维数字模型雕刻、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移动端小程序设计、展示设计、文创产品设计 |
|
|
|
|
|
|
|
入学第一课 新年德育课 劳动教育 吴文化 工匠精神 规则教育 诚信教育 实践活动 |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
|
专业实践课程(必修) |
|
综合实践课程(必修) |
|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脚本 剧本写作与文案策划 数字摄影与摄像 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 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 新媒体内容制作(1) 新媒体内容制作(2) |
|
新媒体创作实践(1) 新媒体创作实践(2) 专业采风实践 |
|
专业创新创业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
|
专业群平台课程(限选) |
|
素描、色彩、图形创意、平面设计基础、*设计构成、吴地非遗传承与创新 |
|
|
|
|
|
|
|
职业素养课程 |
|
(必修) |
(选修)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文学鉴赏(经典诵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础、体育、体育技能、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
演讲与口才、礼仪、艺术鉴赏、网络通识课程 |
|
六、主干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名称 |
主要内容 |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脚本 |
1.影视艺术画面造型语言; 2.影视艺术镜头形式; 3.影视作品剪辑与蒙太奇; 4.影视作品声音与声画关系。 5.影视语言的叙事系统与分镜头脚本撰写。
|
知识要求: 1.掌握影视艺术画面造型语言; 2.掌握剪辑的基本原理。 能力要求: 1.掌握场面调度及镜头运用的能力; 2.掌握影视声音正确使用能力; 3.掌握剧本撰写与转化为分镜的能力。
|
剧本写作与文案策划 |
1.故事剧本创作过程论; 2.故事剧本创作方法论。 |
知识要求: 1.掌握新媒体剧本创作过程论; 2.掌握新媒体剧本创作方法论。 能力要求: 1.掌握新媒体作品剧本的创作方法; 2.掌握新媒体作品的文案策划方法。 |
数字摄影与摄像 |
1.照相机与摄像 机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2.光的原理、影像曝光、影像用光 3.影像画面构图,风景、人物、广告、新闻摄影等摄像技术; 4.摄影摄像后期制作,专题摄影、图像处理技术等。
|
知识要求: 1.了解照相机与摄像 机的种类及其特点; 2.了解照相机与摄像 机的配件、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操作方法; 3.掌握摄影观看的特点与影像的构图法则以及风景、人物、广告、新闻摄影等摄像技术方法; 4.掌握数码设备:相机与摄像 机摇摄与跟摄的作用特点与操作方式。 能力要求: 1.具备相关专题摄影的画面表现力并在摄影摄像中灵活运用点、线、面、影、色型元素; 2.具备不同光位的造型特点及造型效果,能根据不同的被摄体进行灵活运用 3.具备运用设计和创意思维进行画面重构和组织的能力; 4.具备影像后期的处理与实践能力。 |
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 |
1.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2.影视项目制作中主要剪辑方法; 3.影视作品后期音画同步合成的操作。 |
知识要求: 1.掌握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2.理解影视项目制作中主要剪辑方法; 3.掌握影视作品后期音画同步合成的操作。 能力要求: 1.掌握影视后期剪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掌握视频分镜头间相互转场及合成的能力。 |
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 |
1.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2.影视项目制作中特效与合成的基本原理; 3.视频镜头的合成方法与技巧。 |
知识要求: 1.掌握影视后期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2.理解影视项目制作中特效与合成的基本原理。 能力要求: 1.具备影视后期合成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具备视频镜头间相互转场及合成的能力; 3.具备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软件在项目中综合使用的能力。 |
新媒体内容制作(1) |
1.拍摄前期内容策划与创意; 1.实际拍摄角度、审美构成、光线应用; 3.拍摄后期剪辑和调色。 |
知识要求: 1.初步了解常用的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技巧; 2.初步了解常用的拍摄方法和剪辑调色技巧。 能力要求: 1.初步掌握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能力; 2.初步掌握拍摄角度、审美构成、光线应用能力; 3.初步掌握剪辑和调色技巧。 |
新媒体内容制作(2) |
1.直播流程策划与分工; 2.直播间搭建、灯光及物料准备; 3.直播平台的选择与拍摄制作规范; 4.直播话术与场控技巧。 |
知识要求: 1.深入了解常用的直播平台和制作规范; 2.深入了解常用的直播拍摄规范和流程。 能力要求: 1.掌握场景拍摄搭建的能力; 2.掌握剪辑和调色技巧; 3.掌握直播话术和场控技巧; 4.具备一定的品牌调性与粉丝画像的能力。 |
新媒体创作实践(1) |
1.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设计; 2.新媒体内容的组织与拍摄; 3.新媒体作品后期的剪辑与特效制作。 |
知识要求: 1.理解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设计; 2.掌握新媒体的组织与拍摄; 3.掌握新媒体作品后期的剪辑与特效制作。 能力要求: 1.具备新媒体内容的创意能力; 2.具备新媒体拍摄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3.掌握新媒体作品的后期制作能力。 |
新媒体创作实践(2) |
1.直播全流程实战; 2.直播前:直播定位、团队分工 、直播搭建物料筹备、流程策划; 直播中:直播话术、场控技巧; 直播后:直播复盘、用户维护、直播优化。 |
知识要求: 了解和掌握一场真实直播的全流程。 能力要求: 1. 掌握直播前需要准备的各类工作; 2. 掌握直播中需要的各类技巧; 3. 掌握直播后需要完善的各类工作。 |
专业综合实践 |
1. 项目的内容选题规划; 2. 项目的拍摄与制作 3. 项目传播和运营规划; 4. 项目的实际运营和互动; 5. 项目的复盘和运营转化。 |
知识要求: 1.理解项目的选题和运营规划; 2.理解项目的传播和运营技巧; 3.理解项目的复盘意义和转化方法。 能力要求: 1.掌握项目的选题和策划能力; 2.掌握项目的基本制作能力; 3.掌握项目的传播和运营能力。 |
专业创新创业实践 |
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或申报。 |
能力要求: 1.着重培养市场调研能力、受众分析能力等; 2.团队项目化设计能力; 3.设计创新能力。 |
另:职业素养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
七、区校一体化课程内容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设学期 |
备注 |
总学时 |
授课 |
实践 |
1 |
大学第一课 |
1 |
16 |
8 |
8 |
1 |
开展高新区情况介绍、角色适应教育、定位发展教育、专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入学教育。 |
2 |
新年德育课 |
1 |
16 |
16 |
|
2、4 |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风建设等。 |
3 |
劳动教育 |
1 |
16 |
|
16 |
1-2 |
开展劳动认知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培育劳动素养和劳动情怀。 |
4 |
吴文化 |
1 |
16 |
16 |
|
1-4 |
了解吴地文化,增强传承和保护非遗的意识。 |
5 |
工匠精神 |
1 |
16 |
16 |
|
1-4 |
开展企业技能大师讲座、杰出校友面对面的榜样教育、高新区企业参观、技能展示活动等,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
6 |
规则教育 |
1 |
16 |
|
16 |
1-5 |
培养规则履行、个人管理、学习态度等。 |
7 |
诚信教育 |
1 |
16 |
|
16 |
1-5 |
提高诚信意识,实践诚信行为。 |
8 |
实践活动 |
1 |
16 |
|
16 |
1-5 |
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各类竞赛、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八、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保障
(一)人才培养模式
在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数字艺术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合“OBE”理念为导向,并依托“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践平台”实践5R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文化素养与技术技能并重,创意思维与工匠精神同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已相继同区域内知名动漫游戏外包企业、无锡高新区数字艺术产业集群平台以及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建设数字艺术专业群的新生态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二)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项目制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专业共有4名专任教师,均为双师型讲师;专任教师紧密对接新吴区相关企业专家,与企业专家组成团队,共同责任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目前专业共有兼职教师3名均为企业一线的专家型技术人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多年设计机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其主要承担二维平面类和媒体创意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并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展开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 |
专业方向 |
可承担的教学任务 |
1 |
秦岭 |
本科(硕士) |
讲师 |
数字媒体 |
数字摄影与摄像、平面设计基础 |
2 |
彭清月 |
研究生(硕士) |
讲师 |
数字媒体 |
图形创意、吴地非遗传承创新、新媒体内容制作(1)、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 |
3 |
沈晓樱 |
本科(硕士) |
讲师 |
数字媒体 |
设计构成、新媒体内容制作(2)、新媒体运营(1)(2) |
4 |
霍扬 |
本科(硕士) |
讲师 |
数字媒体 |
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移动端小程序设计 |
(三)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专业群中各艺术类专业实行资源共享,依托校企联合“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践平台”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根据专业方向新建了3D虚拟演播厅、大熊影像工作室与吴地非遗传承中心等实训室,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训硬件条件。
校内主要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验实训室名称 |
主要实训项目 |
1 |
VR虚拟现实实训室 |
新媒体综合制作实训 |
2 |
3D虚拟演播厅 |
后期制作相关课程实训; 摄影摄像相关实训; |
3 |
吴地非遗传承中心 |
新媒体制作实训; 地方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训; |
4 |
大熊影像工作室 |
摄影摄像相关实训; |
2、校外实训条件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依托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园及高新区融媒体中心的各类资源和众多传媒公司的资源优势,解决了学生的实训实习与就业,通过产教合作实现了课堂与企业的联动。同时本专业依托新吴区的区位优势,专业建设服务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区内多家相关企业开展教科研合作。
校外主要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基地名称 |
主要合作项目 |
1 |
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园 |
(1)教科研深度合作 (2)毕业生实习基地 |
2 |
无锡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
(1)项目深度合作:新媒体内容制作(微信公众号) (2)参与教学活动: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制作实践等 (3)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4)教科研课题联合申报 |
3 |
无锡微视传媒有限公司 |
(1)参与教学活动:新媒体内容制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制作实践等 (2)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
4 |
无锡热度传媒有限公司 |
(1)教师企业顶岗实践 (2)参与教学活动:新媒体内容制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制作实践等 |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采用理实一体的授课形式,强调授课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共同培养,通过以教学成果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对课程的整体教学、信息化建设以及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的整体性设计,使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整合成一个闭环,打通了课程与项目,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界限。专业课程的授课地点根据课程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室与实验实训室为主,同时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
九、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为 14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2学分,区校一体化课程学分8学分。
十、教学计划进程表及学时分配表(附表)
